当前位置: 首页 > 从博文到二中  从博文到二中
薪尽火传 继往开来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董春堂  发布时间:【2012-11-13 14:45:20】  文章录入:张茂月  浏览: 5749 次

薪尽火传   继往开来

——从博文中学到德州二中

董春堂

老师们、同学们:

利用今天升旗时间,我简要讲一下从博文中学到德州二中的历史渊源以及我所理解的博文精神。

细心的老师和同学早已经发现,我们的校徽上显示的建校时间是1916年,屈指算来距今已有96年的辉煌历程。总体上可分为1916年建立的博文中学和1952年在博文中学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德州二中两个发展时期。

1916年建立的博文中学最初是一所教会学校,分男校和女校,后经教育部备案批准合并办学,招收学生有初中班和高中班。

博文中学的办学宗旨有这样的表述:“教育者之品格,最关重要,完善的学校组织,理想的课程及设备,均不足担保成绩之优良。惟人格为教育成绩之要素,而尤教育者之必备之要素。是故学校之产品,属于人的方面为最重要。主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其名誉及地位,虽亦重要,乃其次也。”

由此可见,博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报效社会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辅以开发学生心智,施以基本的知识教育。达到:道德能修,学问精进,学以致用。这在当时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社会束缚,唤醒人民崇尚科学、民主和文明,追求国家独立自由与富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博文精神也集中体现在她的校训和校歌中。

其校训为:“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我们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倡导做有益于社会的大事,而非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其校歌为:

美哉博文,地静风清,建筑伟大形势宏。舟车所会,名士所经,交通便利见闻增。文明进化,道德日兴,博文前途愈光明。她是社会,亦是家庭,更是全国进善旌。

      副歌是:今日吾等博文生,他年社会主人翁。乘机努力,学以致用,基础巩固贡献成。推广主义责尤重,快做民主之先锋,利用物质,发展性灵,奋往鼓勇成使命。
      从博文中学到德州二中,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这里学习成长走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许多人更是成绩卓著,成为二中的骄傲。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教授侯仁之,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我国著名蚤类学专家李贵真,医学博士李庆昌,医学专家张宝善,航空航天专家郭荣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边千韬,数学家陈祖墀,语言学家、北外教授杜学增,棉花育种专家庞居勤,解放军中将高金钿,原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谷汉民,原山东省人大副主任莫振奎等。

近十年学校进入快速崛起的时期,先后有王新法、刘蕾、董嫣然、李婵、黄子舰、周斌、解智博等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更有大批学子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或从政,或治学,或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在他们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二中教育烙印,弘扬丰富积淀着从博文中学到德州二中一脉相承的崇德尚学的人文底蕴。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德州二中不仅重建在博文中学的原址上,而且也继承发扬了博文精神。如今学校风清人和,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全校上下重温百年名校历史的厚重之美,追寻着几代二中人不辱使命、不懈求索的发展足迹,把握时机,乘势而上,从优秀走向卓越,贯彻全面育人的管理思想,坚持品学兼优的成才标准,弘扬严谨实干的工作作风,营造井然有序的校园秩序,培养尊重包容的胸襟风度,提升省身进取的对外形象,努力把德州二中打造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沃土,广大教师成功的舞台,全体师生情感所系、心灵所依的幸福家园!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骄傲地告诉世界:我无愧于曾是二中人,我永远无悔成为二中人。

下一篇:桃李依旧笑春风——从“博文中学”到“德州二中”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