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陕北窑洞——贾荣老师的校本课程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kc  发布时间:【2020-12-24 8:49:19】  文章录入:GLX  浏览: 4162 次


校本课程——陕北窑洞


【学习目标】


了解窑洞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演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收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窑洞


【学习过程】


一、窑洞的简介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墨子·节用》中说:“古人因丘陵掘穴而处。”《新语》中还有“天下之民穴居野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的说法,这些证明人类都曾有过穴居的历史。而从考古发现的50万—60万年前的三棱大尖状石器推断,古人可能从那时起就开始在黄土高原挖掘洞穴。他们在天然黄土断崖上凿洞而居的居住形式,直接影响了今天在黄土高原随处可见的形制相似的窑洞建筑群。据了解,直至今天,中国窑洞还是世界上现存最多的古代穴居形式。


二、窑洞建设的地理背景


广袤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它西倚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连秦巴山地,地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海拔高度1000米—2000之间。


1.建筑用材:


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土质松软的黄土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在黄土高原形成了沟壑连绵的壮美景观。黄土高原长期的人类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较低,使得当地建筑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


2.地形: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崎岖,平地少


3.土壤性质:


黄土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先民们因地制宜,创制了这种居住方式。他们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构成的粉砂为主,因而黄土地层构造质地均匀,抗压与抵抗剪切破坏的强度都较高,在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黄土层厚度达百米以上,而且黄土中不含沙石,十分黏牢,故而在此地构筑的窑洞相当坚固耐久。


4.气候:


黄土高原的降雨偏少对在当地挖凿窑洞也十分有利。黄土通常具有湿陷性,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遇到雨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但是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整个黄土高原年均气温是6℃—14℃,年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700毫米。整个黄土高原的降雨量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也就是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的半湿润地区,到晋中、陕北、陇东等中部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就成了半干旱区域,再向西北就成了完全的干旱区。以陕北的黄土高原为例,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毫米—6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78%,非常适合建造窑洞。


就是这些由黄土层构筑的独特地理环境,成了窑洞天然的建造场。窑洞这一特殊的传统民居,除了能达到冬暖夏凉的居住效果,还具有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材料、节省建筑用地、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优势。


三、窑洞的挖掘方式


1.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窑洞类型先确定。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


2.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


3.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创造窑洞良好的空气环境。


四、窑洞的类型


窑洞可分为三大类:明庄窑、土坑窑、箍窑。


明庄窑:也叫崖庄窑(靠山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修庄挖窑。"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有一庄三窑和五窑。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陶复陶穴"中的"陶穴"即为这种下沉式地坑庄。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显著。


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窑顶上填土呈双坡面,用麦草泥浆抹光,前后压短椽挑檐,有钱的人还在卜面盖上青瓦,远看像房,近看是窑,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箍的窑洞称石箍窑。


五、窑洞的传承与发展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人们走进陕北,只见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错落着一排排的窑洞。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就居住和生活在这些窑洞之中,它以成为陕北农民的象征。以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窑洞民居为载体,开发有陕北特色的窑洞文化旅游。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的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这种建筑形式表现出一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天人相用的传统生态思想。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建筑与自然的结合, 在人与自然的密切接触与亲和相用中,利用天材, 就地利用, 顺应自然, 为我所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结合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窑洞的历史、特点以及窑洞的价值等,通过图片展示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拓展了知识面。窑洞的历史也让同学们知道了窑洞的历史渊源以及窑洞的历史价值。


上一篇:生日悖论有关计算——祝贺老师的校本课程 下一篇:艺体处学科动态:公开课研讨(吕新波)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