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研究  课程研究
历史专题教研简报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js  发布时间:【2018-9-17 8:20:51】  文章录入:glx  浏览: 3848 次

 9月12日历史教科室专题教研活动在录播室进行,内容是于荣松、王欣蕊两位老师同课异构,课题是明清时期(1368—1840)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宋雪梅老师亲临现场,全程参与听评课并对教学、教研工作给出指导性建议。

下面是活动的图片、PPT、学案及参与活动老师的感受,供大家学习欣赏。

一. 活动照片





二.于荣松老师课件:


/xxnw/user_gl/edit/attached/file/20180914/20180914161233463346.ppt

王欣蕊老师课件:

/xxnw/user_gl/edit/attached/file/20180914/20180914161419441944.ppt

三.学案:

/xxnw/user_gl/edit/attached/file/20180914/20180914161572217221.doc

四.两位老师对本堂课的自我解读:

于荣松老师:

 教学反思:本次我的课题充分考虑了一轮复习的实际,针对考情进行设计,链接高考、链接三本必修,使学生掌握了复习的方向。在课堂过程中注重渗透高考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意识,最后进行家国情怀的熏陶。在课的整体设计上关注了14—18世纪这一中西方都较为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进行了两个主题的探究,最后以2017年高考真题进一步深入研究高考是怎样考查的,让学生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中西的不同历史走向。

但课堂设计容量有些过大,应再进行抽丝剥茧,学情考虑不充分,对普通班学生来说有些问题应该简化处理。

同时经过本次教研组各位老师的评课还学习到了设计课堂的三大步骤:宏观立意—中观整合—微观细节,使我以后的备课更有了方法性和方向性。

王欣蕊老师:

对我来说,这节课应该是我从教生涯中最灰暗的时刻。在心里预设模拟了无数次的课真正呈现出来说的时候却完全变了样子。当上课已经10分钟过去,而我的课件因为多媒体的死机依旧打不开的时候,我心底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完全崩塌了,虽然最后强作镇定开始上课,但状态已经完全不对了。因紧张而不断提高的音量、课件操作过程中的断片、对学生回答问题中失误或闪光点的无暇顾及……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失误让我无地自容,可气可笑。从最开始怪罪多媒体的故障,到后来气自己的心理素质太差,一直到宋老师一语点破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内心就有如过山车般,此起彼伏。现在静下心来,我慢慢体会着宋老师的话,觉得这次失败的课未尝不是一种历练与转机。

我最大的问题出在我的教学观念上。上课时间减少,我紧张、焦虑,原先预设的一些引导和学生活动被我不断地压缩,我一直在向前赶着学生,不断地“给予”。原本需要整体认识的问题,被我人为的划分任务,分要点进行小组讨论。原本需要各抒己见的观点争鸣,被我生硬的安排成赞成派与反对派。原本可以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他们进行思想交锋的时刻,被我因为时间问题一再的简单略过……我太焦虑时间的缩水了,那被耽误的十分钟,就像是一个魔咒在课堂伊始就把我牢牢的套住了。直到昨天宋老师问了我一句话,让我意识到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她说,课堂时间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给学生的。对呀,时间是给学生的呀,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呀?我在担心时间紧迫没办法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完全把学生抛在了脑后,好像我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表演,展现自己教学设计多么环环相扣,展现自己教学设计多么紧扣考点。但是我唯独把学生的思想、学生的需求忘记了。时间少了就少了,能上多上就多少。但是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地引导学生,接近学生的需求,理解他的思想,把可以解决的问题透彻的解决,这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做的。做到这些,即便预定计划没完成又怎样呢?

很感谢有这次失败的课,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比以往任何一次讲课比赛都要多。这是真心的。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要么贴近他的生活,要么走进他的思想,做一个与学生亲近的教师,那我的课堂才会有历史味,人情味。

五. 观课教师点评

于荣松老师观摩课观评

张培老师:

优点:

1、充分利用学校整理的备考细目表研究考情,针对性强。注重高考真题的对接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唯物史观原理,点明现实思考

缺点:学情关注较少,史料阅读偏多。

孙海滨老师:

优点:重引重教,史料充沛,备考针对性、有效性强,注重培养学科素养性

张蓉蓉老师:

优点:实际型课但有深度,与高考紧密结合。亮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缺点:海禁与闭关锁国应讲明弛禁的表现。

宋雪梅老师(教研员):

优点:学科素养意识强,渗透好,备考具有针对性。

缺点:每堂课都是遗憾的艺术。观念还要变,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备学生。

教学方法指导:宏观立意——中观整合——微观细节

王欣蕊老师示范课观评:

张培老师:

认真研究课标考纲、考题;

知识体系的构建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意运用高考真题来认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渗透唯物史观,用其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有对学情方面关注较少;渗透唯物史观不可面面俱到,不如在某一点上点明即可;对史料运用的次数较多;对学案的利用上未能关注到位。

孙海滨老师:

备考具有针对性,学习目标上符合长卷学案的要求;考点突破上层层递进;复习有效性上做的不错,针对高考真题进行设计;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不足之处有讲的偏多,应该让学生多展示以下,体现夯实基础。

张蓉蓉老师:

以高考考点为主线,以唯物史观为依托;注重新情景、新概念的创设与补充。 不足之处是对于历史问题的观点争鸣,教师不要人为的划分派别,不能左右学生的思想。

李长敏老师对上述老师的评价进行了整合汇总,对高三历史复习课做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市教科院宋雪梅老师的指导意见:要把握考向的正确性;注重对学科素养意识的渗透;要从大量的资料中走出来,做到抽丝剥茧;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设计好一堂课,要有宏观立意、中观整合、微观细节;讲历史要与现实结合,要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六.参与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名单

高爱春 卢岳生 李长敏 杨秀玲 董明磊 李德强 朱鲁真 张立山 张蓉蓉 张爱英 王玉敏 杨燕 李静 李国燕 李学恩 张培 张杰孙海滨  王欣蕊 郝成奎 矫兆田 魏星 张华美


上一篇:数学专题教研简报 下一篇:数学专题教研简报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