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活动  科研活动
青年教师学校简报(八)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js  发布时间:【2020-12-8 9:20:36】  文章录入:GLX  浏览: 2853 次

通讯员 战明)青年教师学校第八课由蔡玉霞老师讲授,主要内容: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解读。蔡玉霞老师通过具体事例,细致为青年教师讲解了高考评价体系的“三个转变”及新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


一、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的“三个转变”:

1.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

2.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3.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必须依此做好战略定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融入考查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确保高考为国选才的水平和质量。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以立德树人统领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为高考内容改革指明方向。

高考评价体系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内容,将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选人和育人目标统一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地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同样,基于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特质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关注学科主干内容;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之间,又包括不同层面、纵向之间的综合;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基于“四翼”考查要求,高考命题注重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完整性,不仅从学科内容上融合,也在试题呈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呈现试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学生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的能力。

“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考试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考试和教学良性互动与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核心功能上,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通过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从而实现考试和教学的同向同行。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顽瘴痼疾,突出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高考选拔中的能力要求与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核心主张高度一致,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主张成为本轮高考综合改革及命题改革的主方向之一,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成为本轮高考改革的主旋律之一,应该引起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的充分重视,这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人才的国家人才战略紧密相关。从19、20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已经成为各个学科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北京、浙江等地方卷,都历史性地凸显了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清晰表达、科学思维、独立思考以及归纳提炼等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成为各个试卷最为重视的考查对象。“批判性思维”作为高考内容改革的亮点,已经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二、课程标准

新课标有哪些主要变化?

新课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在育人目标、课程结构、内容组织、学业质量标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考试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提出了新要求。

新课标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在文本结构上,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2、在课标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3、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命题建议等,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义,确保课标能够落地,有效发挥统领作用。

新课标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在文本结构上,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2、在课标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3、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命题建议等,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义,确保课标能够落地,有效发挥统领作用。

新课标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学必修课程提出4个大概念,其中之一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围绕这个大概念的学习,又提出了4个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

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学研究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

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例如,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摄影 范明浩;审核 范明浩)

上一篇:青年教师学校简报(七) 下一篇:青年教师学校简报(九)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文化路156号 邮编:253013
COPYRIGHT © 德州市第二中学 技术中心

鲁ICP备19052054号-1